2018年1-6月份,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全县经济运行呈现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经济运行具体情况
(一)经济保持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2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低于全市(8.1%)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8%)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8%)1.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第九。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57亿元,同比增长14.2%;第二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同比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为1.9:83.7:14.4。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上半年,全县农业增加值0.57亿元,同比增长14.2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三)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低于全市(9.0%)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第八。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较上月减缓1.5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超七成行业实现增长。全县7个行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实现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1.89%,有色金属采选业增长-22.89%,石油加工、炼焦业增长0.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0.15%,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52.22%,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17.8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8%。
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8增1减”。上半年,原煤189.87万吨。同比增长3.52%;洗精煤130.32万吨,同比增长9.77%;焦炭43万吨,同比增长16.67%;发电量为1.8亿度,同比增长8.27%;饮料酒0.34万吨,同比增长26.9%;氧化铝182.56万吨,同比增长17.69%;氢氧化铝300.41万吨, 同比增长19.04%;生铁13.71万吨,同比增长47.4%;铝土矿113.94万吨,同比下降36.26%。
三是企业效益稳步向好,收入与利润持续增加。前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税金5.08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27元,同比减少了1.56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5.5元,同比减少了0.93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3天,较上年同期减少0.2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2.5天,较上年同期增加0.5天;总资产周转天数为190.5天,较上年同期减少8.4天;资产利润率为19.48%,较上年同期提高3.63个百分点。
(四)投资降幅小幅扩大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同比下降33.7%,总量排名第十,增速排名第十。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下降3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亿元,同比下降4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亿元,同比下降14.5%。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一、二次产业投资下滑。上半年,一、二次产业投资分别下降34.5、46.8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放缓。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0.7亿。
三是民间投资降幅扩大。上半年,民间投资完成1.9亿元,同比下降76.7%。
四是转型项目投资占比近六成。上半年,全县转型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同比下降38%,其中:新兴产业完成投资4.4亿元,同比下降38%,占全部投资额的65.7%。
五是5000万元以上新入库项目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县新入库项目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同比增长4倍。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入库项目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同比增长2倍。
六是在库项目和施工项目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在库项目1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同比增长14.2%。其中,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个,同比增长12.5%;5000万元以下在库项目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同比增长16.7%。
(五)消费市场较为活跃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低于全市(8.5%)1.0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十三。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7.4%;乡村市场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8.1%。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累计销售346.2万元,同比增长26.6%。饮料类累计销售101.5万元,同比增长20.1%。日用品类销售138.1万元,同比增长30.2%。
二是烟酒类销售额下滑。上半年,由于受销售淡季的影响,烟酒类累计销售241.1万元,同比下降49.4%。
三是住宿餐饮业形势较好。上半年,住宿业营业额126.2万元,同比增长47.4%,餐饮业营业额144.5万元,同比增长19.8%。
(六)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5.76%。其中,税收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4.58%。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37亿元,同比增长-9.19%;企业所得税0.64亿元,同比增长103.8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3亿元,同比增长16.04%。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13亿元,同比增长160.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亿元,同比增长27.21%;医疗卫生支出0.43亿元,同比增长-4.38%;节能环保支出0.25亿元,同比增长41.0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42亿元,同比增长96.55%;交通运输支出0.16亿元,同比增长123.1%;住房保障支出0.69亿元,同比增长7.1%。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7元,同比增长6.4%,总量排名第十一,增速排名第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9元,同比增长11.1%,总量排名第六,增速排名第三。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4.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缩小。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我县经济主要依托工业,工业增加值的波动直接影响GDP的数字观感,影响全县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全县人民的消费需求。
(二)大项目投资减少较多,三次产业投资全部下降
上半年,全县无10亿元以上在库项目;全县5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5亿元,同比下降45%。大项目投资减弱,导致全县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下降50.3、7.4和14.5个百分点,投资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减弱。
(三)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小,增速相对较慢。全县贸易限额以上单位数量少,整体规模小。
三、工作建议
(一)深化改革创新,政企同向发力,推动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补短板,培养内生发展动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充分利用本土各类优特资源开发培育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企业发展壮大。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知名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建立总部经济,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重视增强企业资本经营意识和能力,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鼓励落地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更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着力抓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要方向,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高全县工业经济效益,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要继续积极配合去产能政策,主动去产能,根据市场新动向,减少过剩产品,创新去库存。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特别对于高耗能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孕育。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强化跟踪服务,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转型转化示范基地,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步发力,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着力降成本,拓展企业利润空间。从政府层面看,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工业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切实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降成本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使企业减负提效。从企业层面来看,要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以量的扩张摊薄生产成本;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升级,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有效管理提效率增效益。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
一是扩展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加大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的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力度,为民间投资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投资环境;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投资资本流动,改进综合管理服务措施,努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二是增加储备项目,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及时把握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好地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三是引导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要切实提高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对符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对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四是强化投资资金保障。拓宽资金筹备渠道,调整投资结构,加大项目推动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项目建设;要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增强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搭建适应市场化运作的筹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三)激活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促进市场繁荣
一是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发展难题。相关职能部门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消费品市场运行中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着力解决好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在满足居民基本消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拓展消费领域,大力培育绿色、健康、休闲、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性消费,在消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多层次、多渠道激发新的消费热点。三是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创新服务模式;支持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组织网络零售企业及传统流通企业开展以促进网络消费为目的的各类网络购物推介活动。
(四)加大入库力度,做到应统尽统,力求精准监测
“四上”企业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是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数据来源。统计调查原则是“先入库,后有数”。针对工业、投资、消费等统计调查单位漏统现象,要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发挥好发改、经信、住建、煤炭、农林水、商务、税务、工商和统计等部门的作用,及时开展准“四上”企业的摸排申报和服务指导工作,对达到“四上”统计标准的调查单位,对照统计方法制度规定的入库条件,部门协调配合,督促其及时入库,纳入统计监测,力求客观真实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交口县统计局
2018年7月27日